財聯社(長沙,記者黃路)訊,三季度以來,海外疫情出現反復。圣湘生物剛公告上修業績,其中第三季度收入由此前預計的8.9億元增至15億元。
三季報預告顯示,多家從事核酸檢測且同時向國外出口的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持續向好。例如圣湘生物(688289.SH)預增超百倍、達安基因(002030.SZ)預增超12倍;凱普生物(300639.SZ)預增148%-176%。
一面是各國疫苗研制邁入加速度,一面是各國加大備戰秋冬、防控疫情的投入,后疫情時代,國外核酸檢測市場變化如何,9月28日,財聯社記者實地走訪了抗疫龍頭企業之一的圣湘生物。
公司國際部總監袁思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下半年海外市場對公司核酸檢測產品需求逐月增加;新冠核酸檢測作為各國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防疫檢測手段,仍存在剛性需求;通過新冠抗疫,未來圣湘產品將以全線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逐步進入這些國家的疾病防控體系。
下半年海外出口逐月增加
圣湘生物是全國獲批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的前6家企業之一,袁思告訴記者,面對疫情防控需求,自春節以來的各個假期,全體員工加班加點已成為工作常態,國慶長假也不例外,因為海外訂單需求近幾個月在持續增加。
業內統計顯示,截止至9月23日,圣湘生物9月份的出口量已超過8月份,持續保持月度出口量第一的位置。7、8月份,華大基因僅次于圣湘生物,排名行業第二,但到9月份,排名出現了變化,東方生物上升至行業第二,華大基因位居第三。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銷售占比已由去年的5.05%躍增至45.12%。其中,4月、5月和6月,境外市場銷售占比分別高達56.28%、51.30%和67.28%。
上述數據顯示,下半年國際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采購量增速顯得更為明顯。
10月11日公司公告的向上修正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1-9月營收為36億元,凈利20億左右。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收15億元,凈利潤預計由5.03億元,上修至7.24億-8.24億元。
國際市場成為擴張新主線
海外市場依然缺口明顯,結合國家藥監局最新披露顯示,國內新冠檢測產品已達47款,同時羅氏、雅培等跨國企業也在擴大新冠病毒檢測產品的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4月份以來,圣湘生物和華大基因新冠試劑出口長期領先。

(數據來源:之江生物招股書) ▲
參照之江生物公布的多家可查公開數據,上半年,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收入排名圣湘生物位居第一。
袁思介紹,圣湘生物能夠快速搶占國際市場份額并非偶然,公司過去10多年,一直都在分子診斷這個領域深耕,而且公司成立時就著眼瞄準國際市場,提前進行了一系列國際化布局。從今年1月份開始,圣湘生物對于疫情應對的反應速度,在國內外的同行里面算是非常快的,也是最早的核酸檢測供應商之一。通過新冠抗疫,公司國際化步伐大幅提速, 其新冠核酸檢測方案已服務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國家對外援助項目很多都是從圣湘采購產品。跟著國家援助項目一起,把中國成功的新冠抗疫方案、抗疫經驗,包括成熟的“圣湘方案”推廣到了全球各地,這對于公司國際化市場開拓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動。
在袁思看來,過硬的產品質量、成熟的配套多場景應用方案和及時全面的技術支持服務能力是公司產品快速打開海外市場的重要因素,目前市面上產品真正能經得住市場考驗,且有能力進行國際化抗疫支持的廠商數量并不多。
歐洲市場需求加大
從全球市場來說,各地區疫情發展的階段不太一樣,歐洲目前出現了明顯的第二波疫情。袁思表示,從我們過去幾個月的出口數據也可以看到,對歐洲的出口量增加很大。特別是法國市場近期已連續采購多批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法國已成為公司新冠產品第二大出口國家。公司接下來會考慮在歐洲建立分公司、辦事處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對整個歐洲市場的支持。
他說,公司在東南亞市場合作比較密切,訂單需求處于穩步增長中;非洲地區需求變化不明顯,但也有增長;南美洲需求用抗體檢測方式較多,但預計后期會發力。
目前圣湘生物新冠核酸檢測方案已成為法國、阿聯酋、菲律賓、孟加拉、塞爾維亞、土耳其以及西非國家等地抗疫核酸檢測主導方案,部分國家新冠核酸檢測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80%。
袁思透露,從國際銷售渠道情況來看,今年50%以上為國外政府官方相關渠道,而不再是過去的單個“點”的渠道,“圣湘方案”進入眾多國家政府采購目錄,并與當地大使館、衛生部、軍方和紅十字會等機構建立了深入和長期聯系。通過新冠抗疫,未來圣湘產品在很多國家將不再是以單個產品的方式進入,而很可能是以全線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進入這些國家的疾病防控體系。
接下來,公司將在東南亞、南亞、中東、歐洲、非洲、拉美建立6大區域中心。公司會派出專業化的市場、技術、銷售人才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袁思表示,公司研發的300多種產品,覆蓋傳染病防控、癌癥防控、婦幼健康、血液篩查、突發疫情防控、慢病管理等領域,隨著海外覆蓋國家數量大增,會陸續把公司全線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全面推廣到新開拓的國家。
核酸檢測作為防疫手段仍是剛需
目前疫苗的研制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現在市面上的新冠檢測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檢測、抗原、抗體檢測等方法。
袁思認為,全球共識還是核酸檢測是最重要的、“金標準”的新冠確診手段,其他的檢測方法予以輔助和補充。可以預見,一些核酸檢測還沒有開展起來的國家和地區,對核酸檢測肯定會有一定量的需求,而且他們也需要建立起自身的分子診斷的能力,因為這是大勢所趨。
很多國家確實現在也在等疫苗,疫苗它也是一種防護的手段,但診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核酸檢測在診斷環節中會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這個領域絕對不是說像其他傳統領域那樣,大家都會去選擇價格低廉的,不會單獨只是以價格來論英雄。因為它太特殊了,核酸檢測需要有足夠的技術含量、整體的配套方案和良好的技術服務支持。境外客戶更加注重產品性能、品質、技術服務,對價格相對不敏感,國內出口檢測試劑相對境外羅氏、雅培等知名廠商同類產品價格優勢明顯。
疫苗使用完之后肯定還是要診斷,不是打完疫苗就完事了,還是需要進行核酸檢測,因此,核酸檢測將是常態化的診斷手段,會是一種長期的剛性需求。
記者注意到,科創板已過會的之江生物同樣認為,全球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新冠藥品、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上市能否長期全面遏制、完全消除新冠肺炎具有不確定性,從目前情況來看,新冠檢測試劑未來存在常態化的需求市場。
東興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胡博新及其團隊認為,疫苗上市后,檢測依然不可或缺,疫苗難以直接根除新冠病毒,且發達國家常規疫苗的高覆蓋率接近80%,全球接種需疫苗生產、醫療體系通力配合才有望逐步推進,因此防疫政策或將長期不變,檢測、隔離與疫苗將長久共存。
據國外BCC Research調查報告,2020年全球新冠檢測市場達4000億,預計未來五年增至6000億至14000億,年復合增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