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治療是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經血傳播引起的醫患交叉感染、醫療糾紛屢見報道。如何有效避免患者交叉感染、降低醫生職業感染率,及早發現、診斷、治療感染者,及時控制感染傳播,并克服免疫血清學檢測技術局限性,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4月17日,由中國輸血協會臨床輸血管理學專業委員會主導,北京醫院牽頭,圣湘生物支持,全國30多家大型三甲標桿醫院參加的“安全輸血傳染病(核酸)檢測策略多中心研究”項目啟動會順利在長沙召開,來自全國臨床輸血領域的40余位專家共同為提高我國臨床經血傳播疾病病原體篩查水平和核酸檢測策略獻言獻策。
會議伊始,北京醫院輸血科主任宮濟武教授詳細介紹了項目基本情況和實施方案。現場,宮濟武主任與圣湘生物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官周俊博士分別代表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安全輸血傳染病(核酸)檢測策略多中心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輸血傳播病原體的檢測策略應充分考慮不同方法的特點和局限性。”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血液安全與免疫血液學實驗室主任王露楠教授針對輸血傳播病原體檢測技術做了專題學術分享,就經血傳播病原體的檢測方法與檢測策略,從輸血傳播病原體的概念與應用范圍和感染特點、經血傳播病原體檢測方法與檢測策略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意見建議。

“血液安全一直是圣湘生物非常關注的領域,為采供血機構和臨床提供高精高質、用得起用得好的血液篩查核酸檢測技術和產品,保障血液安全,避免因輸血、手術而感染艾滋、肝炎等傳染病,防患醫療糾紛,一直是圣湘生物努力的方向。” 圣湘生物市場部部長唐瑤就“核酸檢測技術發展及血源性病原體檢測中的應用”進行了主題分享,并介紹了圣湘生物針對病原體核酸篩查領域所做出的努力與未來愿景。

項目參與單位及參會專家就項目方案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與會專家認為,此次多中心項目的開展,對于推動臨床經血傳播病原體檢測方法與檢測策略的制定及專家共識的達成意義重大。部分專家建議移植等免疫低下人群輸注的血液應該進行CMV、EBV檢測;此外,專家建議關注HIV相對高流行地區輸血患者的輸血問題。

專家齊聚長沙,共衛輸血安全。圣湘生物將以本次啟動會為契機,從該領域熱點痛點難點問題出發,研發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血源性病原體核酸檢測技術、產品和服務,為帶動先進技術方案的推廣應用、促進輸血安全事業發展等提供更為有效的交流平臺與發展契機,為守護血液安全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