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湘江之濱,來自全國40余家采供血機構、臨床檢驗與輸血領域的專家和企業代表齊聚“星城”長沙,于9月10-11日,出席三場輸血安全領域學術會議。會議線上線下、產學研用聯動,70余名專家圍繞血液篩查技術水平提升和臨床用血安全保障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01【血液篩查技術科研課題啟動會】
9月10日,“血液篩查技術科研課題啟動會”先行召開。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輸血醫學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王全立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臨檢中心王露楠主任共同主持會議,輸血醫學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圣湘生物副總經理兼首席醫學官周俊博士全程參加了研討。
“我們要對核心技術進行評價、就關鍵技術開展研究、針對重點項目進行前瞻性調研,齊心協力,努力提升我國的血液篩查技術水平”,王露楠主任表示。王全立主任也對課題的立項、實施、驗收提出了總體要求。隨后,來自長沙、廣州、成都、江蘇、太原、山東、武漢、昆明等血液中心的課題負責人和8家相關企業代表就各自負責的內容進行了重點分享,血液篩查技術科研課題正式啟動。
本次課題依托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輸血醫學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平臺,聯合企業與采供血機構共同合作研究。圣湘生物分別與廣州、長沙、成都血液中心共同開展“HBV、HCV、HIV血液核酸篩查項目”和“蟲媒傳播病原體感染獻血人群感染狀況”課題研究。
制定血液核酸篩查系統性能評價統一標準
隨著血液篩查核酸檢測系統在國內的普及應用,其性能的評價方案也應當形成統一標準。2019年,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便通過了由輸血醫學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牽頭、多家血液中心和圣湘生物參與起草的“血液核酸篩查系統的性能評價”這一團體標準的立項申請。一年多以來,在38家采供血機構的共同參與下,11家制標單位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形成了供審稿審定稿。9月11日,“團體標準供審稿定稿討論會”在圣湘生物召開。
“血液篩查,是我回國創業前工作了近10年的領域。血液安全,也一直是圣湘生物非常關注的領域。如何為采供血機構和臨床提供高精高質、用得起用得好的血液篩查核酸檢測技術和產品,保障血液安全,防患醫療糾紛,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圣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博士致歡迎詞時向各位專家、同仁闡述了圣湘生物在血液篩查領域深耕的“初心”。
他表示,血液篩查產品是圣湘生物歷時八年重點打造的精品,2018年底獲批上市,在臨床試驗和目前使用單位得到了良好驗證。“血液核酸篩查系統的性能評價”團體標準的發布,將進一步提升血液核酸篩查系統性能評價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提升我國血液安全保障水平。圣湘生物也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技術創新,努力研發出更多能夠為行業解決痛點難點的技術和產品,攜手行業專家、同仁,為我國血液安全事業做出更大貢獻,為全球血液安全貢獻“圣湘力量”。
“血液篩查核酸檢測系統的考量指標要盡量詳細量化”、“混樣檢測模式的性能評價標準對血液中心而言非常重要”、“要合理選擇引入的病原微生物種類”。會議現場,線上線下的專家們圍繞團體標準的進一步完善紛紛建言獻策。相信凝聚著眾多行業專家智慧的團體標準,必將為我國血液安全事業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學指導。
提供臨床術前/輸血前傳染病檢測新指導
目前,血液核酸檢測已經在采供血機構得到了全面的普及應用,但在臨床上,患者輸血前、術前開展血源性病原體核酸檢測仍較為有限。如何科學合理地將核酸檢測技術應用于輸血前、術前傳染病篩查,避免院內感染,減少醫療糾紛,這也是圣湘生物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中國醫師協會輸血科醫師分會輸血科技成果轉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輸血科主任桂嶸教授牽頭的“安全輸血傳染病檢測策略多中心研究”于2019年8月啟動。圣湘生物作為支持單位,提供了本研究所需的核酸檢測設備、檢測試劑及人員支持。本項目歷時一年,為了讓多中心研究成果盡早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臨床輸血與檢驗》雜志社潘健主任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統計學、臨床輸血、流行病學、倫理學、傳染病學、臨床檢驗、血液安全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審稿專家,于9月11日在湖南省核酸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了“安全輸血傳染病檢測策略多中心研究項目定稿會”。
此次多中心研究項目的一系列論文和專家共識發表之后,將為臨床輸血與檢驗行業開展安全輸血傳染病檢測提供更多可供參考的數據。其中的專家共識,更是對醫療機構術前/輸血前開展“HBV、HCV、HIV(1+2)”核酸檢測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建議。
至此,為期兩天的會議圓滿結束。圣湘生物將一直秉承著建設“精品工程”的理念,努力開發更多高精高質的精品,攜手行業專家、同仁為全球血液安全和全民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